1996年,河北師院與河北師大等高校合并的第一年,依然實行分校區辦學,河北師院所在的校區為西校區。這年4月,西校區宣傳部、工會制訂了《關于開展愛崗、敬業、講奉獻先進教職工評比的實施意見》,校黨委以紅頭文件轉發。西校區各基層黨組織和分工會通過個人總結、群眾討論、民主推薦、單位領導審定等方式,共評選出29名“愛崗、敬業、講奉獻”先進個人,丁銳猛老師榜上有名。
(三)
丁銳猛老師在工作之余,熱心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各種活動,在活動中育人鑄魂,凸現師者的光輝形象。
1990年10月至11月期間,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樹立良好的校風校紀,根據河北師院院領導的指示精神,院報編輯部舉辦《好與不好》有獎征文活動。征文要求寫發生在身邊的、耳聞目睹的生活、工作、學習、管理、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大事或小事。丁銳猛老師見到征文啟事后,欣然揮筆寫了一篇《可喜的變化》。文章雖然只四百多字,但卻反映出丁銳猛老師以身作則,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的育人實踐。
(四)
丁銳猛老師的身體一直欠佳,始終是帶病堅持工作。早在1985年,丁銳猛老師就患上了高血壓、心臟病,1993年又患上了腦梗病,接踵而來的是慢性房顫、惡性腫瘤。面對多種疾病,丁銳猛老師從不沮喪,不退縮,積極治療,樂觀向上,滿懷信心地向著80歲門檻沖刺。在病床上,他說,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,有白衣天使的精心治療,有老伴兒等三代親人的呵護,有親朋好友的關愛,特別是有已經畢業離校35年、距自己上電磁學課38年的同學們的親切關懷,闖過了六個月,接著又闖過了二十二個月,堅持邁過80歲門檻。2019年3月30日,丁銳猛老師謝世臨終遺言“我很幸福,沒有遺憾”,留下絕筆詩一首《別了,我的親朋好友》。
(五)
丁銳猛老師對生死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,活得坦蕩,走得安詳。他提出死后,不發通知,不貼訃告, 不設靈堂,不擺花圈,不擾動身邊的安寧。
2015年當他被確診為癌癥后,他想在有生之年,回到宣化洋河南河北師院舊址看一看。兒子理解并滿足老父親的愿望,駕車奔赴洋河南。丁銳猛老師站在河北師院原址紀念碑前,仿佛站在教室的講臺上,心情如奔流不息的洋河水,濤濤滾滾,波瀾壯闊,發出一個響亮的聲音:河北師院,我的母校,我終生的愛戀!
丁銳猛老師自稱“老園丁”,家人贊同他這個名字,也稱呼他“老園丁”。遵照“老園丁”的遺愿,在中國共產黨誕辰98周年紀念日那天,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日子里,家人把丁老師畢生的教學、科研的各種資料477件,無償捐贈給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——丁銳猛老師的心血,送到了它們該去的地方!
有人說,人生是一個過程,來時如風有聲響,去時如露不留痕。我卻覺得,丁銳猛老師是一滴晶瑩的露珠,映照出了太陽的光輝,留下了育人的芳香!
作者:趙振軍 2024年6月于石家莊